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性贡献
华体app登录入口,华体huati(中国):2023-10-23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科学严谨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形成标志着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发展,是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是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参考。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最鲜明的特质就是人民性与实践性。人民性是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其文化观实践主体的精神特质。马克思恩格斯承认文化的阶级性,认为统治阶级同时代表着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并且同时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文化是无产阶级的文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反映资产阶级社会中备受压迫的大部分普通大众的文化。实践性是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价值理念的精神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了资产阶级文化以“价值中立”的立场赋予其文化以普遍性、人民性的虚伪,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文化理念,指明资产阶级用金钱拜物教取代了长期形成的复杂的人类情感,并确立了共产主义的文化价值理念,倡导无产阶级增强自身的阶级意识,主张通过宣传教育实现无产阶级的文化自觉,要求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实践实现全人类及其自身的解放,这充分反映了文化的最高本质,体现了强烈的实践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涵特质。首先,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确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基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亮点纷呈。广大文化工作者扎根人民火热的生活实践,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创造出一系列文化精品,承载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实现了“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结合与统一。此外,我国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其次,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认知与实际践行相结合的原则。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工作,系统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阐明了对待它的态度理念和传承路径等。在如何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实现古为今用;在如何理性对待外来文化方面,实现“洋为中用”。这些理论认识成果为新时代更加有效地传承创新中华文化,实现对中华文化的赓续升华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效指导了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行动,有效回应了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华文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指引了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路径方法。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对抗成为一种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注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运用“两个结合”的方法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从提出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到亲自部署国家版本馆的建设,再到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在文化领域的改革,助推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艺术日益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也同步提高。按照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先进文化思想的引领作用,培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样态,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弱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顺应人民文化诉求,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实挑战、着眼未来发展,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不仅是理论探索,更是实践探索后的理论升华。
提供了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当今,全球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困顿乏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场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杂音不绝于耳。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擘画了人类文明的未来图景,创新性地提出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全球人类文明倡议,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
全球文明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的基本特质,例如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体现中国人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和而不同”理念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自身文明,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地球村”的各国才能构建和衷共济、美美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倡议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新范式,引领各国客观看待、理解文化差异,积极参与文明对话,以“和合共生”代替“冲突对抗”,以“协商共建”代替“威胁压迫”,以“交流互动”代替“孤立发展”,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文明支撑。